邴原泣学
《初潭集》〔明代〕
邴原少孤,数岁时过书舍而泣。师曰:“童子何泣?”原曰:“凡得学者,有亲也。一则羡其不孤,二则慕其得学,中心感伤,故泣耳。”师恻然曰:“苟欲学,不须资也。”
译文及注释
译文
邴原幼时丧父,几岁时路过书塾就哭泣起来。老师问:“孩子你为什么哭?”邴原说:“凡是能够学习的人,都是有父母(照顾)的。我一来羡慕他们有父母不孤单,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读书,内心感到悲伤,所以哭泣。”老师怜悯地说:“如果你真想学习,不需要交学费。”
注释
孤:幼年丧失父亲。
过:经过。
书舍:书塾。
凡:凡是。
亲:父母。
羡:羡慕。
其:指代书舍里的学生,
恻然:怜悯,同情。恻:心中悲伤
简析
《邴原泣学》出自明代李贽所著《初潭集》,讲述邴原贫不丧志、刻苦学习的故事,一个“泣”字形象传神写出了他强烈的求学欲望。邴原在幼年丧父、生活极度贫困的情况下仍立志学习文化知识,最终感动了书塾里的教师,成就了一则学与教的佳话。全文不枝不蔓,言简意赅,具有鼓舞人心的力量。
除夕
于谦〔明代〕
今宵是除夕,明日又新年。
爆竹惊残梦,寒镫照独眠。
风霜催腊尽,梅柳得春先。
抚景情无限,那能不怅然。
听蕉记
沈周〔明代〕
夫蕉者,叶大而虚,承雨有声。雨之疾徐、疏密,响应不忒。然蕉何尝有声,声假雨也。雨不集,则蕉亦默默静植;蕉不虚,雨亦不能使为之声。蕉雨固相能也。蕉,静也;雨,动也,动静戛摩而成声,声与耳又能相入也。迨若匝匝,剥剥滂滂,索索淅淅,床床浪浪,如僧讽堂,如渔鸣榔,如珠倾,如马骧,得而象之,又属听者之妙也。长洲胡日之种蕉于庭,以伺雨,号“听蕉”,于是乎有所得于动静之机者欤?